距爷爷过世十五年了,期间除了两三次和家人回村给爷爷上坟,再也没去过那个留有和爷爷一块生活记忆的小山村了;儿时的乐园,随着爷爷的离世,轰然倒塌。曾写过一段话,或多或少能表达出当时的心情。
如今随着这院落的塌落
真正阻断了回乡路
以后只有在梦里
忆起曾经的人和事
捧起一把泥土
装进布袋贴身放好
转身、挥手
别了,我的故乡
爷爷有三子一女,爸爸在韩城工作,叔叔、姑姑在庄里。从我记事起,爷爷就没有和我们住在韩城,也没有和叔叔、姑姑他们待在一起,爷爷一直不愿意麻烦儿女,他更喜欢一个人住在村里。平时里叔叔、姑姑会经常买些物品送回去、也能陪陪爷爷说说话,唯有我家到了爸爸休假时才能短暂地一同回去看望爷爷,而每年的暑假更是我珍惜的时光。
白天,可以跟在爷爷后面走五六里路到集市上采购果蔬、蛋肉、烧酒、旱烟叶等日用品。到家后爷爷用玉米杆、麦秸烧火为我做粉蒸肉、炒鸡蛋、烙饼以及我所爱吃的。
爷爷不吃早饭,我手捧着烙饼,眼巴巴看着爷爷喝两盅烧酒、沏水壶浓茶,蹲到哪儿抽一锅旱烟叶,仿佛是油画里的人物。
入夜,由于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爬上院中枣树摘枣,被树上小虫咬得满身红疙瘩、又蛰又痒,爷爷又要将我这个“猴崽子”放进已经烧好的洋碱水里,用毛巾擦拭全身帮我解痒,然后抱我上炕、哄我入睡。每每回忆起这些,眼睛便不由红了起来,也后悔当时自己太贪玩没多陪陪爷爷,直到失去才知道珍贵。
离家不远的麦场旁有棵大榕树,夏天时,爷爷总喜欢把躺椅放在树荫下,不是边听着家乡的豫剧、假寐,就是抽着水烟,看着我和一群小伙伴在麦场嬉戏。有时候爷爷也会兴之所至给我们讲故事或教一些唐诗,让我和小伙伴们如痴如醉。上次清明节回家,那颗大榕树已经不在了,不知道是砍掉了还是挪到其他地方去了;麦场也没了,变成了一排排房舍;就连儿时相熟的小伙伴都离开村子去外地打拼,不常回村。唉,一切真的只成为了回忆。
因为一个人住,平时吃用基本上是固定的,爷爷就会把家人带回来、余下的物品送给邻居或者谁家缺啥只要爷爷有都会让人过来拿走去用。记得爷爷曾经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每次有人来买东西,他总是把称杆弄得高高的,生怕给别人短斤少两的;有时候别人忘了带钱,他也会让人先把东西带走,回头再补账,就算是后来没补上,爷爷也不计较。家里人为这些事也埋怨过爷爷,但爷爷总说:“人家现在不宽裕,肯定是不会忘记的,缓过劲了就会还给咱的。”在村里住了几十年了,爷爷和村里人没红过脸、动过手,凡是谁家有婚丧嫁娶,都会尽最大力量帮一把,出钱出力,所以当爷爷去世时,村里上下都来帮忙、送行。虽然爷爷没有给子女留下丰厚的财物,但教会了家里人:善良、知足。
其实在我上三四年级时,爷爷也来韩城住过一段时间。之前知道我字写得不好,便在来韩城的时候精心挑选了毛笔、砚台,准备教我写毛笔字。因为爷爷曾经上过学、当过账房先生,写得一手好小楷。从拿笔姿势、用笔技巧、字体构架教起,每天还规定要练习两个小时,起初我还觉得挺新鲜、挺好玩的,一星期后就找各种理由不想练了或者敷衍应付,再后来彻底是放弃了。同样是学珠算,由于自己的任性,爷爷教授的“狮子滚绣球”也没学会。现在看着身无特长的自己和眼前歪歪扭扭的字,肠子都悔青了,也懂了当时爷爷欲言还休的样子,应该是对我这个孙子失望了吧。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长辈的言传身教,是金钱、财物无法换来的人生财富。
十五年了。每当整个人停下来、静下来时,愈加想念那个宽爱家人、热心邻里、坦诚待人的老人家,家里有您在,会更温馨、美满。十五年来,希望您在天的另一边过得更好!(象山矿井 唐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