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柔情
——记公司劳动模范象山矿井综采一队队长汪万册
2020年11月17日,韩城矿业首套智能化综采设备在象山矿井21510工作面成功实现一键启动。这一天,对于公司来说,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一天。对于“智能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的综采一队队长汪万册来说,这一天,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高光时刻。
生于1981年的汪万册,2004年招工到象山矿井,在16年的采煤生涯中,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一名煤机司机,先后走到副队长、党支部书记、队长的岗位,连续多年获矿劳模,2020年又获得公司劳模。

打铁还需自身硬
走进汪万册的办公室,他正在翻看一本《型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用户手册》,旁边的笔记本上,还密密麻麻记着学习笔记,重要的知识点还用红笔标注出来。
“第一次听到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三机监控系统、智能煤流负荷系统、采煤机参数调整、编程等这些新名词,真的是一头雾水,当时压力真的挺大,但作为一队之长,只能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胜任这个岗位。”汪万册说。
21510作为公司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如何将众多的设备完好无损的完成安装调试?如何让一线采煤工人满足智能化设备的技术要求?如何让智能化设备适应井下不断变化的要求?这些问题成了智能化建设道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也像是一座大山压在了他的肩膀上。
为此,他带领骨干技术人员去设备生产厂家学习培训,学习智能化操作系统的构成、逻辑电路以及工作原理。利用地面联合试运转的时间掌握系统设置、数据采集、信息分析、拆卸组装等本操作知识。
为了让职工尽快掌握智能化设备的操作,他专门向矿上申请了一个投影仪,每天在班前会上和职工一起交流学习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安装调试的过程中,是学习最好的机会,也是给自己积累经验,如果不把握住这个机会的话,那可真要被淘汰了。”汪万册说。

在智能化路上摸索前进
“智能化是样子货、摆设,只有陕北、黄陵能用成,咱这条件,根本不行……”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质疑,汪万册没有过多解释,而是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智能化中,和全队职工一起,默默地用行动和结果证明“自己能行”。
由于21510工作面矿压大,巷道起伏不平,地质条件复杂,且巷道只有1.8米高,安装的支架设备就要2.8米高,前面路修不好,设备就进不去。
为确保巷道底板平整、清洁,给设备留有充足的挪移空间,他带领职工对巷道内变形的水沟重新进行修复,人工采用风镐、洋镐拉底、扩帮,将产生的碎煤、矸石,人工一袋一袋往百米外背。
由于智能化设备精密度高,各类电子元件、控制逻辑、工作原理错综复杂,他经常是白天下井跟班安装调试,利用厂家指导的时机学习,晚上则在办公室,针对安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网查资料,翻阅说明书,“5+2”“白+黑”成为他工作的常态。经过反复修改程序和参数设置,最终摸索出了一系列适应21510工作面现场地质条件的参数设置和操作标准。
“想在一个集控台上,实现对工作面所有设备的操控,都记不清尝试了多少次,失败了多少次,每天都盼望着能早点转起来。”谈到21510工作面调试的场景,汪万册感触颇深。
在智能化工作面安装这场阵地战中,他和工人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克服诸多“拦路虎”,仅用了43天,就完成了首个智能化工作面安装调试,实现了一键启动。就连驻矿的厂家技术员也被他们身上的干劲和韧劲所感动。

“跟着他干,放心!”
2018年3月31日,汪万册在井下带班,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大量的积水从顶板裂隙中涌向工作面,导致巷道积水上升,眼看着设备和成千万的综采设备就要被水淹。他是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制定临时措施,迅速组织工人抬泵、接管路、抽水。巷道低洼处的积水达到1米多深,他硬是在冰冷的水中,一干就是36小时,一直到把水抽干,工作面恢复正常,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升到地面。
由于长时间在冷水中浸泡,导致他身上的皮肤都泛白起皱,即便这样,他还是坚守在班上,关注着井下生产情况。当别人让他回家休息时,他说:“没事,不用管我,在班上踏实点。”
跟着汪万册干过的职工都说,虽然他要求严,但跟着他干,有一种安全感,放心!
“军功章”有你的一半
在智能化设备安装调试期间,遇到任务重、时间紧的时候,汪万册只能是吃住在矿上,妻子就隔三差五把他平时爱吃的饭送到队上。
去年汪万册过生日,父母亲也从老家赶了过来,为他做了一大桌子菜,但是还没吃上几口,队上电话就来了,说是井下不能正常生产,他只好放下碗筷,急匆匆的又赶去班上。
“家里的事儿,基本不用我操什么心,不管多晚回到家,妻子就会把热乎乎的饭菜给我准备好。”说起家庭,汪万册脸上洋溢着幸福。
汪万册的孩子今年中考,学习任务重,有时候想和孩子交流交流学习情况,但经常是晚上回到家,孩子睡了,早晨娃没醒,就上班去了,有时候一个月也说不上几句话。
“由于工作忙,很少有时间照顾家人,家庭的重担,孩子的教育,都落到妻子的身上了,感觉欠家人太多。”汪万册愧疚的说。
每位劳模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家庭,她妻子用另一种方式参与到智能化的建设中。
时间再回到2020年11月17 日,当汪万册在井下听到地面集控室传来命令声:“同意启动!”、随即看到智能化设备循序开启的那一刻,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瞬间热泪盈眶。工友说,他那是看到自己孩子出生时的喜悦,更是在地层深处拥抱智能化的自豪和荣耀。(吴斌)